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
1、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3、(注释)韶(sháo):上古虞舜时的乐舞名。尧禅(shàn)让帝位给虞舜,乐舞表现一种和睦的特色,所以说“尽善”。(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
4、(注释)(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淫乱的行为。(2)说:音yuè,同“悦”。(3)矢:同“誓”,此处讲发誓。(4)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5、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6、(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
7、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8、(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9、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0、(注释)(1)斯:就。(2)恒:指恒心。(3)约:穷困。(4)泰:这里是奢侈的意思。
11、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2、宰我:孔子的学生,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予。
13、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4、《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
15、10•18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16、(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17、(注释)①社:土神。这里指得是社主,即土神的牌位,用木头制成。哀公问用什么做社主好。②宰我: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③夏后氏:夏代。④咎:追究。
18、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9、(注释)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正:改正,修正。
20、(注释)(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2)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3)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21、省(xǐnɡ):反省,内省,检讨自己的思想行为。
22、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23、zǐyuēsānniánwúgǎiyúfùzhīdàokěwèixiàoyǐ
24、(大意)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25、(译文)孔子说:“读书三年而不想望当官吃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26、běnlìérdàoshēngxiàotìyězhěqíwéirénzhīběnyú
27、(注释)(1)东首:头朝东。(2)绅: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28、 (原文)4-24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
29、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0、“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了。其实,它正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孔子“里仁为美”的思想。
31、对曰:《论语》中臣对君的回答用“对曰”。孔子回答鲁国国君的问题,因此用“对曰”。
32、zǐyuējūnzǐhuáidéxiǎorénhuáitǔjūnzǐhuáixíngxiǎorénhuáihuì
33、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还拖着束腰的带子。
34、10•2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35、 (原文)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36、(注释)(1)罕:稀少,很少。(2)与:赞同、肯定。
37、(译文2)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统的异端邪说,异端邪说的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38、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39、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低头躬身,像大门容不下他的身子一般。站立,不站在门的中间;走路,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恭敬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低头躬身,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一级台阶,脸色才舒展开了,轻松愉快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步向前,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依然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40、huòwèikǒngzǐyuēzǐxībùwèizhèngzǐyuēshūyúnxiàohū
4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42、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43、10•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44、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45、(注释)①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素以谨慎多虑著称。②再:两次。
46、(大意)孔子说:“他父亲还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动;如果他对父亲的合理之处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47、(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去以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原则,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48、(译文)鲁定公问道:“君主使唤臣下,臣下事奉君主,该怎样做?”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49、(大意)孔子说:“射礼比赛时射箭主要不是在于射穿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50、(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斗的事情。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就像射箭比赛一样吧!登堂比赛前先互相作揖谦让,赛完后又下堂饮酒祝贺。这样的竞争,可以说是君子之争。”
51、(注释)①季康子:鲁国大夫,鲁哀公时的正卿,鲁国当时最有政治势力的人。②以:这里作连词用,同“和”。③劝:勤勉。④临:莅临。
52、(注释)(1)摈:音bìn,动词,负责招待国君的官员。(2)色勃如也:脸色立即庄重起来。(3)足躩:躩,音jué,脚步快的样子。(4)襜:音chān,整齐之貌。(5)翼如也:如鸟儿展翅一样。
53、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54、(注释)(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2)吾d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d。吾d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5)裁:裁剪,节制。
55、(译文)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56、(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57、(4)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58、(注释)(1)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2)方:一定的地方。
59、(注释)(1)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2)病间:病情减轻。(3)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4)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60、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6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62、10•27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63、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64、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65、(注释)①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武”是谥号。
66、注释)①也:语气词。②罔:诬罔的人,不正直的人。③幸:侥幸.
6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68、(解读)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69、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0、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7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
72、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3、(注释)色:脸色。这里指和颜悦色,从心底里敬重父母。
74、(1)摈:音bìn,同“傧”,即古代负责接引招待宾客的官员,此处用作动词,“作接待使者的傧相”。
75、(注释)不知也:鲁国作为周王分封的诸侯国举行天子的祭礼,孔子是不赞成的,因此他故意回避说不知道禘祭的道理。
7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77、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78、(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79、(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
80、 (原文)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3)?”
81、(2)千乘之国:乘,音she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8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