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风家规八个字
1、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大事抓紧,小事放松。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2、一曰:慎重独处,心胸泰然;二曰:庄严恭敬,身体强健;三曰:追求仁义,心悦虔服;四曰: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也。
3、咸丰六年,已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认认真真地给时仅九岁的次子纪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4、所以,曾国藩确立的家风,第一点,就是注重品德教育。不愿子孙当大官,不愿其为仕宦之家,只希望子孙成为一个君子,或者说是绅士。
5、淡:品位好人生的真谛。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曾国藩家风家规八个字)。
6、人生幼小,精神专利,成长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7、到了曾国藩,他也把早起当成自己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的重要生活习惯,终身躬身践行。
8、若一个人在独处时没做问心有愧的事,那他会觉得安稳,心情也会是快乐满足的。这正是“乐以忘忧”和“不改其乐”的境界。
9、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0、古往今来,那些名垂青史的伟人,不一定出生在富贵家庭,但家庭教育一定给到了他们很多正面的影响。
11、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12、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有点知识分子气,太清高,但是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是很远的。中国大人物的孩子大都热衷从政,这个选择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坏了心术。你从小就混在这个圈子里,你品质不可能好,结果整个家族风气也都败坏了。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精气神儿,决定一个家族成败的,是风气正不正。一旦风气败坏,你这个家族就完了。
13、及至贵为侯门,曾国藩的这种警策之心亦不稍怠,在给国潢弟信中曾说,“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吾则不忘蒋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
14、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15、曾国藩总结其祖父星冈公遗教的家风家规归结为八个字,后人戏称为“八宝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曾国藩解释道,“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世代皆有明德明训,惟星冈公之都教,尤应谨守牢记,吾近将星冈公之家规,编成八句云:‘书蔬猪鱼,考宝早扫,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盖星冈公于地命医家世世守之,永为家训,子孙虽愚,亦必使就范围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家族子弟的贤与不贤,六分是先天遗传,四分来自于后天的教育,我家世代都有明德明训,特别是祖父星冈公的谆谆教导尤其应该谨守牢记,我近来把祖父的家规,编成四字八句,即:“书蔬猪鱼,考宝早扫,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
16、到了曾国藩这里,就更上升到一种特别的意境,那就是自行植养这些生物,能造就一种家庭兴旺的生机。
17、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8、一个家族绵延兴盛两三代可以依靠祖父辈的积累荫护,可若想靠祖产兴旺数代则是不可能的,曾国藩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事实,他曾经对家人说,“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因此,“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19、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0、“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曾氏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他要求家人做到的一切,自己都先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其本身就是一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这点也尤其值得中国家长注意。
21、理学大家朱熹也言:“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22、一位妈妈,一天骂了女儿两句,这个女儿离家出走了。路上饥寒交迫,遇到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给了她一碗粥喝,这个女子认为老太太是天底下最好的人。聊到自己离家出走的原因,对妈妈满腹怨言。老太太说:“你妈妈每天都给你做饭吃,你没感恩她。我今日就给你喝完粥,你就感激我?”这位女儿无地自容,马上回家了。
23、但是,曾国藩也同时提出:“治家贵严,不可拘束过甚。”也就是说,在严的同时,也不可对子女过分拘束,一点小事情就吹毛求疵,子女被管教得喘不过气来,感到无所适从,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在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样的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
24、唯有保持勤奋,让思想与体魄同样优秀,一个人才能在漫长的人生中真正做出一番事业。
25、都说曾国藩在十一条条家规说出了他整个教育的精髓。然而在11条家规中说到了,对待学习要艰苦奋斗,不要爱慕虚荣,并且在选择自己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要淡泊名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自律自免,要尊敬师长和要帮助别人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并且值得现在的父母学习,然后教育孩子的。
26、习惯于闲散的生活,就会变得懒惰;习惯于懒惰,就容易生出毛病来。
27、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
28、殊不知,一个优秀、有教养的孩子,他的成长一定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的熏陶。
29、第即使科举成功,进入仕途,当了官,那又怎么样呢?曾国藩自己身为官场中人,他对当时官场的势利和虚伪太了解了。官场是一个最污垢的地方,不光古代如此,现在也是这样。他看到,大多数读书人在官场上沉浮多年,结果是混到了功名利禄,发了家,晋了级,但是丢失的却是初心和人品。可以说,大部分官员,都成了贪官,也成了小人。
30、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静坐克己,静坐反思。静能生动,更能制动。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31、尘世纷纷扰扰,诱惑太多,想要做到心无旁骛,不容易。但是倘若一个人不懂得抛下杂念,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就很难把事情做到极致。
32、南怀瑾先生|富过五代的治家智慧——解读《朱子治家格言》
33、 弘扬孝德,推进孝文化载体和标志性工程建设,塑造提升孝感城市形象。近些年,孝感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先后创作了《槐荫谣》、《人在福中》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富有家风气息的孝文化主题舞台文艺作品。2013年,孝感确定了“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城市精神。这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优良家风家训的引导和传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孝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孝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打造孝廉机关、孝德校园、孝亲社区、孝诚企业“四孝”品牌,巩固以孝文化为核心的家庭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弘扬“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孝感精神,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孝文化影响力。
34、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35、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精气神儿,决定一个家族成败的,是家风。
36、一直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去的地方不要前去。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东西,或许有害。
37、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38、强调早起的同时,曾国藩还提到务农。在当时,曾国藩意在告诫和提醒家人要勤劳,不要忘本。放到今天来说,务农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可实现,但勤劳却应谨记在心。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坐在什么职业、官位上,都应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39、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40、其实,即使“考”与“宝”二项,也是与农家息息相关的事情。
41、如今提到家风建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大事”,比如品德建设,但实际上,家风建设无关事情的大小,甚至在很多时候,越是小事情上越能体现出一个家庭的家风。比如早起,就是这样一件事关重大的“小事”。
42、答案就在曾国藩家风里。曾国藩家训的内容很多,而尤其值得现代人注意、重视和借鉴的,是以下三大要点。
43、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44、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静坐克己,静坐反思。静能生动,更能制动。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人打第--下,我打第二下。
45、当今社会,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攀比心很重,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46、翻开《曾文正公家书》,可以发现,就早起这件事,曾国藩对家人有颇多叮咛。
47、曾国藩没有给子孙留下任何财产,但他却给其后世子孙留下了能够世代不朽的真正财富,这就是以家书为体的曾氏家训。所以,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让曾家长盛不衰的家训到底藏着什么密码。
48、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49、 第三则: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50、其中除考、宝、书三项外,其余五项都是与农家生活直接相关的,集中概括了农家的一些勤劳事项。
51、“猪“者,开圈养猪,正所谓”养猪也内政之要者“——有肉吃!
52、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道听途说,聪明的人嘲笑你,无知的人为之惊骇。惊骇之人也最终会弄明白,会说你实际上在欺骗他。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发誓他们也会怀疑你。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5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54、然而家教在家庭中教育孩子是很重要的,想必大家都知道曾国藩。之所以大家都很景仰曾国藩,是因为他的家教家训内容可谓是非常全面,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在现代也是广为人知,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曾国藩也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且告诉孩子们要勤俭节约,人是不分贫贱,要学会生活,学会感恩。曾国藩经常在家中,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们做一个榜样。
55、这属于中道的思想,既不放纵,也不太严。可见,父亲在家里一定要有尊严,父亲没有尊严,父子之间毫无规矩,嘻嘻哈哈,到关键时候管不了子女,就说明你没有威严,你说的话,子女不相信,他们没有把你当成家长一样尊重。
56、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57、《诫子书》是三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58、一:那么对于曾国藩的家规内容到底都有什么呢?
59、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为大官时便对家人表示:“绝不留银钱与后人。”后来身为湘军统帅,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态度:“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
60、他于同治二年(1863年)冬间写给国潢弟的信中,责其兄弟在乡“各家规模总嫌过于奢华”,如四抬之轿,“家中坐者太多”,闻纪泽亦坐,“此断不可”,“即弟亦只可偶尔一坐,常坐则不可”;告诫乃弟“于俭字下一番工夫,用一番苦心”,“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
61、他认为,决定家族成败的,是你怎么塑造子孙们的品德品质,而不是给他们留多少钱。这是他研究历代大家族兴衰所得出的结论,有着坚实的事实支撑。
62、事情多么简单,与疑心之人交往,也将变得复杂;前景多么美好,与贪利之人合作,终将不欢而散。
63、“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看风水、算命、和尚、巫道以及郎中,这些人,能远离就远离,别亲近接纳这些人,只能带给你无尽的烦恼。
64、世界上哪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有可能是骗局,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要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而很多人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招致麻烦。正如《论语》中所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65、我们今天也常讲,孩子有一个青春叛逆期。叛逆是怎么形成的?有时和父母的挑剔、拘束过甚脱不了关系。可见,父母在严格管理孩子的同时,一定要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间。否则,孩子被过分管束,他的天性就被完全遏制。所以,治家贵严,但不要走极端,要学会宽严并施,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孩子会觉得宽松、不拘束。
66、此后曾国藩念念欲改过自新,他在日记里写:“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
67、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68、晚清历史上唯一一次算得上胜利的外交活动就是曾国藩的二儿子完成的。他先后出任驻英、法大臣和驻俄大使,他从敌人手中成功收回伊犁地区,签订《中俄改定条约》,他就是曾纪泽。
69、曾国藩一生做事成功,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善于逆向思维。他要让自己的家族长远发展,首先就思考研究历史上很多家族为什么迅速衰败。他说:
70、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作为中国传统家庭德育的精华,还体现了其在当代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家风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为国持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家国兴旺;孝悌为家,维持中国传统家庭和谐、稳定、延续。我们从中吸取其中的合理成分,作为我们当前家庭德育的一个实施途经,无疑对我们当代的德育建设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71、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72、(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73、“书蔬鱼猪扫”就是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扫地,为居家之事;“早”是清早起床,“考”是重视祭祀祖先,“宝”是亲邻睦友。
74、专注是一种能力,那些懂得沉默是金、低头做事的人,不人云亦云,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手头的事情上,才能事半功倍、厚积薄发、不断超越。
75、旧时读书人希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为农民子弟提供了一个读书做官的途径。隋唐时期科举取士,农民子弟就有考中进士的,曾国藩也是如此,祖辈务农为生,虽是地主,但也是农人出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
76、子女的教育是经常性的,不是偶然性的。偶尔的教育肯定没有效果,子女也不会把它当回事。曾国藩后来把子女带在身边,就是要勤教,把教育子弟作为常课。
77、这正是曾国藩家训的智慧精华所在。让我们随着郦波老师的娓娓道来,去切身感受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曾国藩家训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
78、他不希望自己的家里人世代做官,事实上也不能、也根本做不到世代做官。他给妻子欧阳夫人写信时也说,我们家里不要做代代做官之想。当官是偶然之事,不是必然的,不能拿这个偶然的东西当成一种必然,当成家族世代的追求。自古以来,官职越高,风险越大。基于此,曾国藩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做官,做高官。
79、 曾国藩是一个传奇,他的家族同样传奇。两百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语也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然而,曾氏家族绵延十代,至今没有出现过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
80、一无可恃,就是不留财产的真谛所在。让孩子觉得没有父辈可以庇荫和凭靠,才会真正自己去努力。这一点,才是留给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