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简介及作品
1、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2、1955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斯德哥尔摩世界裁军会议。赴内蒙古写生。作油画《草原云雨》《雨中草原》《原始林》,中国画《套马》《少女像》等。(陶行知简介及作品)。
3、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4、1945年5月在成都举办“吴作人旅边画展”。同年12月在重庆举办“吴作人画作回顾展”。展出旅边写生、莫高窟所临壁画以及战火中幸存的习作,徐悲鸿、郭有守、陶行知、郑君里等先后在蓉渝两地报刊上撰文评述。
5、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
6、 朋友们,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境界。让我们静静地陶醉在阅读的世界里,享受阅读吧!
7、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人民网评)
8、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陶行知简介及作品)。
9、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10、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他创立了生
11、1974年赴天津大港油田写生,作油画《大海新貌》,并参加全国美展。
12、《新安陶氏族谱》封面的原文如下:大明正德五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分支迁居江南徽歙之西,曰古溪,后移下黄潭源。故确定陶氏先祖为500多年前由浙江绍兴迁居徽州。
1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14、《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及其方案》生活教育社1945年10月10日自刊版本
15、但是,吴法源先生还是希望我能够再选编一本《陶行知教育箴言》。他说,外国评论家曾经认为,陶行知和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教育家,陶行知的许多教育名言,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等,言简意赅、脍炙人口,很受一线老师的欢迎。
16、1941年与唐一禾、吕霞光、黄显之、吕斯百、秦宣夫、李瑞年、王临乙在成都举行八人美术联展。在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中展出油画《空袭下的母亲》、《不可毁灭的生命》等作品。
17、陶行知回国,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
18、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19、“爱祖国,战疫情——春天的颂歌”线上大型朗诵会
20、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21、文化钥匙要使学生得到最重要的四把:一是国文;二是外国语;三是数学;四是科学方法—治学治事之科学方法。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22、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23、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4、以先生的条件和才干,向右转而亲近现实政权,官居要职,不仅可能而且可以实现。1938年10月,他赴亚、非、欧、美宣传抗日归来,即受到蒋介石的召见并出席蒋夫人宋美龄为他主持的接风宴,还与蒋夫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深谈”。宋美龄再三要求他留下担任三青团总干事之要职。这对“政客教育家”来说无疑是绝大喜事,然而先生却不趋炎附势,他用极其真诚坦率而又巧妙的方式予以辞谢,依然以“回国三愿”作为自己归国后事业的寄托和最大志愿。
25、1917年毕业后,他毅然谢绝校方请他继续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神圣之路。他在归国时乘坐的船上,与同学们畅谈自己今后的抱负,豪迈地说:“我要使全体中国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回来后,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陶行知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26、本来,这本书不在我今年的工作计划之中。原本我每天撰写的“新父母晨诵”,一直围绕着叶圣陶、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教育名言展开,希望能够在教育经典与现实语境中搭建桥梁,帮助年轻的父母简单便捷地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这些教育家的著作我反复读过,借这样的写作也再次温故知新。这样的基础上,我选编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叶圣陶教育箴言》《蒙台梭利教育箴言》以及《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
27、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
28、携手“爱文居”,师生共成长——王月如老师为文化、写作系列讲座揭幕
29、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30、以上我谈的就是“每天四问”。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31、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
32、“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质论及核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范围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33、柯兆银,副编审,现任某杂志副总编辑 摄影:丛名正
34、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一八”事变、“二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国难教育社等。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陶先生一生办过许多各种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还输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把毕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源于生活,又吸取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经验,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应当说,生活教育理论是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占有重要历史地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伟大的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留给我们的最宝贵教育遗产。
35、1949年任全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油画《解放南京号外》。
36、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以民主、创造以求共各,进而为探索、推进中国现代化乃至全球现代化奋斗终生。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立志:“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
37、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会,致力于抗战期间的教育活动。积极响应中国共产d提出的全面抗战的号召,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
38、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39、《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上海大众文化社1936年8月初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