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
1、由于过分追求夸张离奇和戏剧性,人物性格和某些细节显得不太真实,不太强调艺术描写和历史真实性和具体性。
2、19世纪60年代初期摩尔结识了巴黎最著名的艺术品经纪人保罗·杜兰-雷尔(PaulDurand-Ruel,1831-19当时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的经纪人,后来成了印象派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并与其成为了好友。1862年杜兰-雷尔开始购入摩尔的作品,并将他介绍至画风相似的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AdolpheBouguereau,1825-1905),此后摩尔便常常与对手兼朋友的布格罗的名字出现在一起,他们的作品也常常放在一起比较,出现了“becameaconsiderablerivalofBouguereauinsubjectandtreatment”(在主题和技法上成为了布格罗相当大的对手)的说法。19世纪60年代中期摩尔曾为杜兰-雷尔一家绘制了数张肖像画。由于摩尔的画风与布格罗非常接近,以至于他去世后,在欧洲名气迅速被布格罗盖过,渐渐使人们遗忘。但这并不妨碍美国收藏群体对他作品的追捧,19世纪最后10年中美国人收藏了很多他的作品,至今大部分收藏在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
3、 凡尔纳出生于1828年,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很多经典的的科幻小说,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
4、 普罗斯佩梅里美出生于1803年,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作品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以及戏剧和游记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卡门》。
5、严酷只能令人生畏,凛冽的北风不能促使行人脱掉大衣;而阳光逐渐温人身心,行人才会只穿衬衫。
6、极端的痛苦,像极端的欢乐一样不能经久,因为它过于猛烈。(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
7、1830:《欧那尼》(Hernani) (戏本)
8、1859-1883:《世纪传说》(la Legende des siecles) (诗)
9、②“人道主义精神”还体现在雨果对卢梭“人有自然之善,恶由环境而起”这个论断的继承和发展上,而全书的情节主线,就是人和人之间“善的感化”、“善的传播”、“善的唤起”历程。《悲惨世界》的男主角是冉阿让,而冉阿让的故事,就是一个底层人因社会的不公正而被迫走上犯罪道路,而又因法律的严苛而导致被一再加刑,继而怨恨填胸,却因米利埃主教的义举而感动,不仅弃恶从善,还变成了非常高洁的人,他在当市长的时候对当地市民非常慷慨,留下很好的口碑,他为女工芳汀抚养孤儿珂赛特,他参与到共和派的革命中,他在战场上冒死救助共和青年马吕斯,他做了数不尽的好事,显示了一个人本自具足,却被残酷社会侵蚀掉的“善良”如何在人类同胞的“友善”、“博爱”的行为面前被再度唤起,进而继续去传播这种“善意”的过程。雨果通过这样的主题,写出了对人性善良的肯定,写出了对人“改过迁善”能力的信心,也写出了社会期待:期望人们都能做“善的源头”,从而将“善”传递下去、弥漫开来,让人间变得更接近于卢梭所论述的美好的“自然态”。
10、雨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法国和比利时游记》《活着为了飞翔》、和《悲惨世界》等。
11、 福楼拜是法国著名的自然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1821年,他的作品真实的纪录和描写了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被认为是自然主义之父。
12、女人最爱拯救那些遇难者。——雨果《吕意·布拉斯》
13、雨果最出名著作是《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14、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正轨,你们尽管在歧路徘徊,失足,犯错误,但是总应当做个正直的人。
15、是浪漫派经典文献,被认为是声讨19世纪伪古典主义的檄文,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宣言提出“美丑对照原则”。
16、只有勇敢坚强的人,才只有一种激动,一种气质,一种道德。——雨果《海上劳工》
17、《巴黎圣母院》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写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企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而加害于她,后被敲钟人卡西莫多推下楼摔死,最后奇丑的卡西莫多和美丽的爱斯梅拉尔达死后在一起的浪漫故事,充满人道主义精神。
18、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购几棵优于伟大的人。——雨果《悲惨世界》
19、散文剧《吕克莱斯·波尔吉》亦写于1832年。雨果在序言里声明对路易-菲力浦禁演政策的不满。他强调"戏剧是讲坛",还指出戏剧"具有民族的使命,社会的使命,人类的使命"。
20、 雨果还说“圣.经中的《约伯记》是一本最伟大的作品”。《约伯记》在文学上的价值,已得到许多着名作家的推崇,有的作家认为它不但富于文学价值,并且对大自然的各种奇妙现象有极深刻的描述,甚至有些地方与今日的科学暗相吻合。
21、①雨果是民主共和的支持者,是法国大革命的支持者,是平等主义(egalitarianism)的倡导者,他关心平民,体恤下层人,关注那些被遗忘的、被遗弃的角落中的人。《悲惨世界》的写作,首先,在在受众定位上,是指向最广泛的人群,向他们对话,让所有人都读得懂(speaking tothepeople);其次,在目的上,是为着最广大的人民发声(speaking forthepeople),代替他们讲话,使他们的声音得到传达,尤其是要“为失声的底层而发声”(givingavoicetothevoiceless);最后,在人物塑造上,本着以上的目的,他史无前例地创造了一系列底层角色,包括逃犯(冉阿让)、妓女(芳汀)、孤儿(珂赛特)、流浪儿(伽弗洛什),以一众底层人为主角,书写他们的人生经历(writing aboutthepeople)。
22、雨果的长篇小说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23、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在一八三一年正式向外发布的,是他非常有名的一部小说,小说中记录的是人性的丑恶,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一个的名字叫做爱斯梅哈尔达,这是女主人公。
24、剧本有:《克伦威尔》、《吕布拉斯》、《城堡里的公爵》、《逍遥王》、《昂杰罗》等
25、 出狱后他处处遭白眼,发誓报复社会,此时善良的米里哀主教感化了他。冉阿让化名马德拉,办工厂,成为富翁,乐善好施,被选为市长。
26、170*130厘米,1879年,油画,盐湖城安东尼美术馆
27、剧本有:《克伦威尔》、《吕布拉斯》、《城堡里的公爵》、《逍遥王》、《昂杰罗》等
28、雨果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特点:描写经过夸张的、非凡的人物和非凡的情节。他的主人公或者是作出了极其英雄的行为,或者是做出了极其残暴、卑劣的行为。他们的性格特点都经过夸张。情节也是非凡的。矛盾一个紧接一个而来,又充分运用巧合、偶遇等手法,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29、③以15世纪故事有力控诉鞭笞了封建贵族和教会残余势力,密切配合了法国人民埋葬封建王朝的七月革命,是对这一斗争的有力支持、鼓舞,现实意义很明显,时代感强烈。
30、《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竭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31、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代表作品:人间喜剧、朱安d人、驴皮记
32、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33、总结:可以看出,在《巴黎圣母院》中,“美”和“丑”相配合而存在,随时形成对彼此的映衬。这种“美”、“丑”既是指人物外貌,更是指品德和心灵;既表现为人物个体的内外反差,也表现为一套系统的表里不一;既表现为个体之间的对比,也表现为群像之间的对照。而这种两者的“同时共在”,必然达成彼此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向度:
34、赏析:第一幕第五场,小情侣一见钟情的神圣之吻之后,罗密欧再次索吻,朱丽叶害羞说“Youkissbythebook”(你接吻的理由很是堂皇),指其把每次接吻说得有理有据,颇合《圣经》上的规章。
35、诗集有:《秋叶集》、《惩罚集》、《沉思集》、《世纪传说》、《做祖父的艺术》、《东方吟》《新颂歌集》、《心声集》、《凶年集》
36、降临在人生的无上幸福,便是确信我们被爱着。——雨果
37、事实上,“美丑对照原则”的推理而出,是基于雨果对文学同政治社会背景之间关系的理解,很容易得出的结论:首先,既然在雨果看来,文学形式总是和社会政治背景相关,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永恒的文学形式,那么,当然也没有永恒的审美标准,审美标准应当是“变动的”而非静止的,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既然承认了文学形式和审美标准的“相对性”,也就应当认识到“美”和“丑”之间的截然分立也是暂时的,是相对的,其边界是可以打破,也应当打破的;其次,既然在雨果看来,古典主义文学所倡导的“和谐美”是同国家政权的和谐稳定相适配的,那么,在民主语境下,在平等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背景中,再也没有理由将王权制度统摄下的“和谐美”继续当成“美的标准”,而应不遗余力打破这种“和谐感”,而通过故意制造“不对称”、“过分”、“扩张”、“无序”、“畸形”而创造出新时代的“新美感”;最后,既然新时代的语境是民主的,是平等的,是自由的,那么,就不该有一个霸权话语来制定“美的统一标准”,也不应有强加的标准来评价“何者为丑”,所以,“美”和“丑”相掺杂,模糊边界,概念交叠,就是非常自然的发展情况了。
38、《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欧那尼》以反暴君为主题,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夕人民反对复辟王朝斗争的迫切性和尖锐性,在艺术上一反古典主义的陈规陋习,充满浪漫主义自由奇异的构思。
39、是的,爱情犹如树木能够自生自长,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周身,在一颗心的废墟上枝繁叶茂。
40、明天,破晓时分,当田野微明,我就启程。你看,我知道你在将我等候。越过高山,穿过森林,在远离你的世界里,我片刻也不想停留。我默默地思索,孤独前行,外面的世界,不看也不闻。我弯着腰,背着手,步履匆匆,满心的忧伤啊,白昼也如黑夜降临。我不凝望那金色落日的辉煌,也不远眺驶向阿尔弗港湾的风帆,到达时,我将在你的墓旁,放一束翠绿的冬青,和一把盛开的欧士南。——雨果《明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