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来源:北京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北京广播电视台
2、心悬万里外;兴在一杯中。(集李白句) 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水漾春山影;人吟时雨诗。
3、也想起施一公的回国执教,也耳闻饶毅教授的愤慨与敢言,也目睹钟南山家里的那幅“敢医敢言“的书法作品沉甸甸······
4、谁知大隐者;乃是不羁人。(集唐诗句) 谁将佳句并;真与古人齐。(集古人诗句) 能除一切苦;照见五蕴空。
5、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6、李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7、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8、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于右任) 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 会心多野趣;契理谢言诠。(乾隆)
9、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0、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扩展资料此联的手迹为北京革命博物馆所藏,据说为章士钊后嗣所献。李大钊同志曾手书此联赠章士钊的妻子吴弱男。
11、名香泛窗户;达岫对壶觞。(集唐诗句) 名香播兰蕙;妙墨挥岩泉。(集唐诗句) 名香播兰蕙;雕藻迈琼琚。(集唐诗句)
12、兰风载芳润;谷性多温纯。 半窗知我月;千卷鉴人书。 年酒迎新绿;梅花送暗香。 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翁方纲)
13、1925年,张聿飞先生参加北伐运动,担任宣传工作,为实现民族统奔走呼号。“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东北。张先生怀着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拿起枪保家卫国。1933年,张先生作为志愿兵和救护人员参加了宋哲元将军指挥的二十九军长城喜峰口抗战,取得了“九•一八”以来中国首次抗战大捷。这一阶段的张先生,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热血男儿,精忠报国。
14、异石归海岳;高士标云林。 羽仪呈鸑鷟;藻思焕琼琚。(集唐诗句) 声华满冰雪;述作凌江山。
15、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阅古宗文举;临风怀谢公。(集唐诗句) 酒香留客住;诗好带风吟。(集唐诗句)
16、看人用白眼;当户有青山。(夏丏尊) 秋菊有佳色;幽兰生前庭。(集陶渊明句) 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17、1947年,张聿飞先生受王正廷校长之邀担任哲学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后来兼任傅作义将军身边的少将参议、新闻审查处处长。在傅作义将军犹疑之际,他积极劝说将军和平起义,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18、奇石寿太古;好花开四时。 画前原有易;删后更无诗。(龚晴皋) 雨匀万木翠;日暖百花舒。 雨过琴山润;风来花木香。(乾隆)
19、钱穆先生是顺了学生的意思的。而其联更加可贵之处在于“双”与“只”的对举。道义和文章的层次先后一下子鲜明起来:须“双肩”来扛的道义自然是着重,而文章实为道义服务。随着文化教育的逐年普及,能“文章”的人的确越来越多。而若是文章中早已失去了当年杨员外冒死弹劾权官的那般勇气和风骨,留下的不过是徒然一地废纸;甚至将软弱和污浊传扬。首先文章的内容须合乎道义。然而即使篇篇中充斥的都是正义的呼号,却成为“表面文章”,只说不做,也未免落于空洞和贫乏。孔子有云:“有言者不必有德。”如培根这样的哲理大家,对权力名誉、世事万千似是清透,而自己却因深陷荣名泥淖而最终身败名裂。“双肩”和“只手”是对青年人提出的更加具体的要求:承担责任须尽全力,而不可仅仅重于“文章”。文章必在道义之下、在道义之中,合为时而作,合为心而发。
20、“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不仅是钱穆先生对学生的劝勉,更是以铁肩和辣手为前体的民族精神应有的崭新姿态。每一个普通的人都不可或缺,重行动而非夸夸其谈。“文章”应作为实干的反思与推扬,只有如此,肩才能扛起千钧之重,文章才成为文章,社会在这样的精神下稳步前行,直到“绝命联”再次演变出新的含义。
21、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原是明代人杨继盛所作,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
22、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荫。(集陶渊明句) 万山排紫绿;一室贮清虚。 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释弘一)
23、李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24、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 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集陶渊明句) 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25、江山澄气象;冰雪净聪明。(集唐诗句) 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集唐诗句)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26、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文章。“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27、桂子落秋月;荷花羞玉颜。(集李白句) 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根深则果茂;源远而流长。(于右任) 晓风杨柳翠;微雨杏花红。
28、毛润之:要想做好一名记者,首先要严格地遵守职业操守,遵循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努力的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自觉地拒绝利益的诱惑和污染。我们现在身处乱世,操守品行才至关重要。
29、1904年,张聿飞先生生于山西省榆次县,出身农民家庭,家里兼营一些小生意。先生曾因家贫辍学,后来就读本县师范班,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员以谋生。1924至1929年间,张先生就读山西省太原第一师范,从此开始新的人生历程。
30、竹阴在水;兰气随风。 行仁义事;读圣贤书。 江山入画;意气凌云。 花晨月夕;茶半香初。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林则徐)
31、几百年来,杨继盛刚正不阿,与阉d严嵩斗争被害的故事广为流传,而其名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更彰显了一心为民的铁骨铮铮。而今这句诗就作为楹联悬于祠堂门前两侧,横联则为“浩然正气”。走近祠堂,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
32、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 菱荷叠映蔚;水木湛清华。 着书惊日短;索句人眠迟。 著作追先哲;精神让后生。(集景君铭字)
33、只是李大钊巧妙地将“辣”字改成“妙”字,“辣”“妙”一字之差,李大钊的为人谨慎和写文章的严谨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后人不知,以为这幅楹联系李大钊所撰,误会一直相沿至今。从这一个字也可以看出李大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
34、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原是明代人杨继盛所作,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
35、竹外山初曙;藤荫水更凉。 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董其昌) 竹疏云作画;梅瘦雪添神。 优游乐闲静;恬谈养清虚。
36、市政协副主席刘净非出席仪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江涛主持座谈会。来自北京、天津、贵州以及金华等地的10余名邵飘萍直系亲属共同缅怀先烈。
37、四种版本,皆能体现贯穿于民族的历史中的挺拔风骨。何以钱穆先生一句为最佳?随着时代的变迁,首先是李大钊道了一声“妙”。于是“辣”中饱含的“一去不复还”的悲壮之情变得欣喜得多了,转而是革新派对于创造新时代的美好愿景。然而“妙”字却对“著文章”的人设立了门槛:须是才高八斗不可了。是否普通甚至低卑的人便仅需要安于木然、缩头蔽尾?是钱穆一联“双肩”“只手”道出了“不”!杨联陞的“平肩庸手”联实也着重于此,无论是“平肩”抑或“双肩”,“庸手”抑或“只手”,都起到将努力层面从能力转至意愿的作用。时代的脚步从未停止;从怀着必死之志发声,到身怀“妙”笔的有学识之士的付出,最终是渴望每一个人的声音和努力的,这当是社会进步和意识觉醒的又一次实现。
38、时代记录着一切,尽管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曾是人言可畏,抑或血雨腥风,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精神却如明灯长亮于暗夜。
39、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不攻人短;莫矜己长。 风云论道;笔墨通天。 尺璧非宝;寸阴无价。 当勤精进;但念无常。
40、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乡民崇敬他,把他安葬在河北容城县以东。明万历三年,又迁葬到河北定兴县东引村侧至今,立有墓碑,上题“明忠臣杨椒山之墓”。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1、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倚剑天外;射雕云中。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包世臣) 勤能补拙;俭以助廉。
42、《京报》创刊时,邵飘萍特意写了四个大字“铁肩辣手”挂在编辑室正面的墙上,以自勉和激励同事。“铁肩辣手”取自明朝杨椒山的著名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邵飘萍将“妙手”改为“辣手”,以此反映了他胸怀真理、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和办报宗旨。
43、杨继盛骂死一个仇鸾,可明朝出了一个更大的权奸严嵩。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到兵部上任,他亲见亲闻严嵩祸国殃民的行径,痛心疾首,决心为国除奸。而当时严嵩势力很大,根基很深,弹劾严嵩须有必死决心。杨继盛毅然上书《请诛贼臣疏》,历数严嵩“十罪五奸”,被史家称为“明史上一大奏牍”。而严嵩向嘉靖帝进谗言,陷害杨继盛,将其投入死囚牢。
44、本期清风故事为您讲述,邵飘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