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是哪国人
1、(选自托尔斯泰《生活之路》,王志耕译,商务印书馆,2015)
2、文源笔谈▌“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点一滴挤出去”的契诃夫
3、1900年,在他曾经悻悻扑空的老织工巷,高尔基见到了托尔斯泰。这次会面中,托翁也谈起他多么不喜欢《福玛·高尔杰耶夫》。在两人的数次“切磋”中,托翁每次都倾泻了对高尔基近作的不满。1902年,高尔基朗读剧本《底层》给托翁听,后者的回答是:“你干吗写这种东西?”对托翁来说,书写底层,就要表露对底层人的爱,文学的价值就在于此,他对高尔基的最高评价,就是这个曾经在俄国大地上到处流浪的作家“展示了活生生的流浪汉,他爱他们,并用这种爱感染了我们”,即便他使用的语言多有夸饰,也值得原谅,只因“他扩展了我们的爱”。
4、伯爵回答说:“世界的全部历史,是暴力的历史。您当然可以引用暴力来拥护暴力,但是,难道您没有看见,人类社会里对于非正义的残暴存在着无数的见解,假如您某次给了某人以暴力的权利来反对他认为是非正义的事情,本人又当审判者,那么您另外一个人以同样的办法来证实自己见解的权利,世界岂不是要由暴力来治理了吗?”(托尔斯泰是哪国人)。
5、这本狄更斯读过500遍的书,饱蘸着愤怒和理想主义|检书
6、渡边淳一:男女关系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领悟
7、随后,托尔斯泰告诉谦南,他不能同情那些试图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革命家,因为,他们虽然是真正大无畏的,但是他们的方法却是缺乏理智的。托尔斯泰说,人们只有彻底放弃作恶,才是真正抗恶的道路:“假如您要求和行使以暴力反抗您认为是恶的权利,另一个人也同样要求以暴力反抗他认为是恶的权利,那么,世界不是照旧充满暴力吗?您的责任是证明有一条良好的道路。”
8、国庆节,我们在大洋深处潜航……… 宋元家/082
9、在世界上所有外语中,俄语跟中文是最接近的,也是最好学的,一讲就懂。
10、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
11、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12、一个人是否能够改变世界?远道而来的托尔斯泰信徒会说:当然。也许更多的人倾向于保守和矜持,他们说:一个人只能是一个人。
13、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
14、世,代,同字,代表示,父亲退伍或阵亡后,儿子取代父亲的位置上战场,所以代字,用手持武器表示。
15、一代新人胜旧人。托尔斯泰那时已是神龛里的人物,可以仰望,但高尔基代表着未来,这个未来带有“世纪末”的神秘魅力,完全不可知,只是隐含着一种与往昔挥手作别、乃至一刀两断的强大的冒险气息。1899年也是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俄译本出版的一年,尼采的影响覆盖了晚期俄国象征主义者如勃洛克、别雷到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马雅可夫斯基这些苏联作家,而高尔基则完全是他的信徒。他完全信奉尼采的“强力意志”:托翁将阳光一样的仁慈注入他的故事,高尔基却让人们相信,要欣赏强力之美,要以唯美的标准,而非抽象的道德规范来审视和评判世事。
16、我说,我的看法是,世界并不因为人们对非正义现象和残暴行为举行抗议,常常是暴力的和流血的抗议而大大向前推进,全部历史表明,凡是温顺地屈服于压迫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获得自由和幸福的。
17、宋元明时期,负责外国朝贡事务的,叫四夷馆。
18、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9、古代讲,诸子百家,其实是指,某家的子女,并非是尊称。
20、为什么不应该“以暴抗暴”呢?托尔斯泰回答道,因为“不能以火扑灭火,以水弄干水,以恶消灭恶”。这正是那作为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特征的“绝对一贯性”。只有在形而上学者那里,恶与善这样的相对的概念才能获得绝对的意义。
21、高尔基有一首没写完的长诗,叫《老橡树之歌》,全诗只有一行流传到今天:“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妥协!”可以说,它浓缩了高尔基整个青年时代的心态。当他放弃写诗,转而写短篇小说时,他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在成名作家柯罗连柯的帮助下,高尔基发表了作品,约在1898年前后出版了个人的第一本书,收录了他的短篇作品和随笔。1899年,第一次来到彼得堡的他就是来赴宴的,《生活》杂志专门为了推介他而办了一次宴会。俄国批评家米尔斯基公爵毫不保留地称他是“俄国最著名的作家,最受关注的人”,还说他已被与托翁相提并论,而且人们“无条件地把他摆在契诃夫之上。”
22、后来,我自己终于想明白了:基督的话是说给那些信仰他的人听的。这样的宝训,与吾等爱憎分明的中国人,根本就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在我们这里,爱恨都要讲个“缘故”:对“得罪”了我们的,要么,像古人那样“食其肉而寝其皮”,要么,采取现代进步一点的办法——将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只许他规规矩矩,不许他乱说乱动”,至于“饶恕”,胡为乎谈哉?
23、本期主办: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名作欣赏》杂志社
24、另外,在蒙元汗国时期,各地教区负责人,要来中国学习中文,领取经文。
25、比如,俄文的 Ш,就是中文山。shān,发音去掉 ān。
26、女方一般叫内,娘,所以室韦语,欧洲语言,也是这个发音,比如: NÉE。
27、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还在于刻画微观世界。在世界文学中空前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相互和谐的联系之中。
28、中国历史漫长,因为战乱,改朝换代,规矩是经常变动的。
29、文源笔谈▌创作不能丧失心灵的本真——从陈忠实文学创作谈起
30、20岁的时候,也就是1888—1889年间,高尔基是“托粉”中相当普通的一位,他出身低微,在广袤的北方大地上四处流浪,给富农当过长工,在里海渔场里捕过鱼,在铁路上当过看守人,自己搭火车的时候,他经常因为没钱买票而躲躲藏藏,还是一个久经考验的步行者。
31、作品描写的1805-1812年,俄国抗法卫国战争,距离托尔斯泰出生仅仅二十年左右。虽然父母早逝,但他生活在一个贵族大家庭,有充分的贵族历史记忆环境。
32、维卡最近一次到中国是在2018年8月。高铁、共享单车、支付宝、便捷的外卖服务……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令她感到惊讶。她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证明,它不仅可以保持创纪录的高速发展,而且还能很好地根据世界局势的变化调整其经济模式。中国的经济模式对世界经济,包括俄罗斯经济,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33、因为宣纸工艺是国家机密,外国工匠是无法掌握卷轴制作技术的,所以外国印刷厂,纸张印刷出来,只能裁开,然后装订使用。
34、可以看出,印刷厂规格,型号等参数的一致性。
35、然而,过了几年,这封信就被重新找了出来。托尔斯泰夫人在信封上标记了“高尔基”。那时,高尔基真的见到了托尔斯泰。他告诉托翁,自己要一块地,成立公社,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待着,在那里反思自己过往的经历。他是个激进的政治青年,之前在喀山,在克拉斯诺威多沃,他用激烈的语言鼓动农民团结起来,设法改变自己的处境。他之所以如此,一半是激于对现实的愤懑,另一半则是给自己找点事干,以免堕入无聊的深渊。
36、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37、看书|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萨达姆和美国人,哪一个更可恨?
38、但是,受限于印刷厂的字模,制版,一些模块,就像编程语言的库函数,标准库,常用库,会被朝贡国家共同利用,重复利用。
39、尼古莱生了五个孩子,列夫排第四。不幸的是,列夫两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九岁的时候,父亲也去世了,此后由亲戚做监护人养大。
40、“至少您不该以耳光来回答耳光,”伯爵说,“您可以用自己的温顺来表明,野蛮的惩罚法并不能降服您,而您的敌手也就会不再打一个不反抗、不企图自卫的人了。推动世界前进的并不是那些制造灾难的人,而是受苦受难的人。”
41、作家父亲全称:НиколайИльичТолстой
42、再丧也丧不过波德莱尔——《恶之花》首版160年记
43、18世纪最后的五年里,法国人把婚姻变成了消遣
44、1863年完成初稿,然后反复修改,甚至完全推翻重写,最终在1869年,完成终稿,书名改为:
45、看书·特别版|你来到这世界,你要看看以色列
46、简省与物恋的美学合唱……… 姜 超/111
47、普列汉诺夫不仅没有说服我,而且还使我怀疑:按照一种与“不以暴力抗恶”截然相反的理论,是否真的能够说明问题?会不会把问题弄得“益入于棼迷而不可别白”(王夫之语)?
48、他是流浪到莫斯科的。20岁的高尔基连文法都不通,却受了托尔斯泰的感染,相信自己有一条作家命。他把托翁可能的落脚点都找过了,从托翁的老家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到他在莫斯科老织工巷的住所,到谢尔基圣三一修道院,结果只是见了一次托翁的夫人。夫人很客气,把他请进来,给了起码的招待,但她并无理由重视这位年轻人,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了,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些百无聊赖的“社会青年”。沙俄时代,有文化的人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实在太低了。
49、托尔斯泰长得丑,为此半生自卑和苦恼。我打开老托的画传,翻看一张张照片和画像,朋友看见他的大胡子、崎岖的五官和深邃的目光,说,帅呆了,好一张山河岁月、世道人心的脸!托尔斯泰泉下有知,听了不知会作何感想。朋友把我的话说了。在这张脸上你的确能看到山河壮阔、岁月浩淼,看到世道繁复、人心忠直。不知道当年须髯飘飞的托尔斯泰揽镜自照时,看到的是什么。年少时,他每一次站在镜子前,都要为一缕总也不服帖的头发、为自己难看的高额头和凸下巴懊恼和焦虑。
50、兰姆姐弟《给孩子的莎士比亚》大人孩子都爱读
51、然而,高尔基的这则长篇回忆却有着不同一般的质量:段落长,洞察深刻,描写细节时不厌其详,伴以精到而慎重的联想。他把托翁写成了真正具有神性的人,不带任何“死者为大”的客套和自我炫耀的动机,但这神性里又含着令人不适的个性,犹如一张旧沙发塌陷了下去,能摸得到海绵底下的硬块。也许,这等动情的文字,的确需要在一个人的心中酝酿九年,才能落到纸上:
52、看书|赵松评《自由与爱之地》:如何触及以色列的灵魂
53、“民国大学国文课”,珍稀版本首次完整“复活”
54、普列汉诺夫对托尔斯泰的这些批评,虽然不无道理,但似乎过于简单。从“阶级论”的角度,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但用来解释托尔斯泰的思想“根源”,显然是不够的。把“出身”视为一种无法逭逃的“原罪”,把一个人的思想当作“阶级”或“社会地位”的直接对应物,这是一种偷懒、无效的办法。普列汉诺夫采取一种“如此而已”的态度来谈论托尔斯泰,所以,难怪他会得出如此简单而充满偏见的结论:“托尔斯泰的不幸也就在于,他既不能教导自己生活,也不能教导别人生活。”
55、看书|黑人如何写黑人——从《土生子》到《地下铁道》
56、而如果这个人,混出息了,建功立业了,上述三大毛病,就变成了:事业,家庭,理想。
57、列夫的外公,是一位诸侯,而父亲尼古莱 (1794-1837),则是参加了1812年,反击拿破仑侵略卫国战争的退伍军人。
58、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59、在书写,印刷工具发生突破性革命之前,然后,能识字,接受教育的,总是贵族,少数。唐朝开始,识字阶层开始进入飞跃阶段。
60、装订的纸张,翻开书写,就只能从做到右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