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原文
1、所以我们在用名人名言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最好也知道它大概的原意是什么,毕竟这都是很有智慧的人,它的原意,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2、这对我们认知过去的种种,包括历史问题,也很有帮助。比如古代社会的一些局限性,我们大可不必去批评什么,因为即便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也必然要去适应那个环境与礼法,也会大致做出相似的反应。
3、1788年~1793年在图宾根大学读哲学和神学。1793年~1801年在瑞士和法兰克福等地做家庭教师。1801年到耶拿大学当讲师。1808年~1816年任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原文)。
4、看看道家怎么说的。《道德经》云:“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家的“道”指的是自然运行规律。相处宇宙间万事万物由“道”所支配,由简至繁、由少至多次第生成。又云:“冲气以为和”。在“道”的支配下,所有自然现象都是各种既有矛盾在相互竞争下(物竞)完全符合自然运行规律的结果(天择)。
5、而这些,就是关于这句名言,我所考证的一切,晚安!
6、“有存在理由的都会存在,存在的都有存在的理由。”
7、就拿传销而言,传销组织内部人员一定不会承认自己的组织是传销,他们甚至会说“你了解吗?你进过我们公司吗?没有了解,没有真正来看看,就没有发言权”、“网络上的都是污蔑”。难道为了判断一个组织是否传销,我们需要每个人都进入传销组织待一年才能说“这个组织是传销”?恐怕不必,且代价甚高。我们从他们组织内部人员说话的口气、传播的方式、奖金模式、每天在做的事、喊的口号,就能判断这个组织是否是做实事的企业。当然,传销人员一定不会承认“间接经验”的,即便你说你查询了所有的现有资料,做了各方面的综合判断,他们会把你的所有资料和判断都说成“那是谣言,那是污蔑”。他们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是为了在辩论中占上风,噎死你而已。
8、举出”合理“一词在语言的日常运用中的例子为辅助来加深对其歧义性的体验和理解。例句:合理的使用。合理的收费。他说的话很合理。同时,现实语言环境中还存在以上句式相对应的否定句式如:不合理的使用。不合理的收费。他说的话很不合理。可以推而广之得出结论:在汉语言应用中,基本上所有的存在现象都既可以用“合理”做修饰,同时也可以用“不合理”做修饰,两种语言现象是合理的共存而丝毫未见突兀。
9、再比如,一个来访者婚姻不和,甚至和丈夫大打出手。原因是她从小看到父母解决矛盾的方式就是打架,她不懂得用别的方式处理夫妻矛盾,那么对于她而言,打架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其必然的选择。通过打架解决问题是她成长环境造就的有一定必然性的结果。但是,这不等于夫妻打架是对的,合乎道理合乎真理,我们应该学习且效仿的。
10、前半句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讲的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后半句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讲的是“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11、《法哲学原理》包含三大部分:抽象法、道德、伦理。其中伦理部分又包括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的经典哲学著作之一。书中系统地反映了黑格尔的法律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国家观,也是人们研究黑格尔晚年政治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原文)。
12、前几天翻看以前发的朋友圈,发现2014年的时候,我曾经在学校图书馆读过这么一本书:
13、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14、附录一段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文字作为本文的注脚:他说,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显然是将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但是,这样想的,只是“近视的政府”与“同样近视的自由派”。“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决非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特定时段的必然存在而已”,“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远地看都会成为不合理的”。
15、与所爱的人长期相处的秘诀是:放下改变对象的念头。
16、这句话你直译过来,确实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现实存在,凡是现实存在的东西都合乎理性。”
17、“AlsicheinstunmutigwarüberdasWort:"Alles,wasist,istvernünftig",lächelteersonderbarundbemerkte:"Eskönnteauchheißen:Alles,wasvernünftigist,mußsein."”
18、“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最后,以佛陀开悟后所说的这句话作为结束语。人人都有“慧根”,都有“佛性”,但因作茧自缚的固守成见,能成佛者万里不及其一。只有勇敢打破固有思维,在经历长期痛苦的逻辑、理性思考之后,才有可能赢得“般若”这最终极的丰厚礼物。
19、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20、该书于1821年正式出版。《法哲学原理》从哲学的角度解析法,用辩证的思维探悉法、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奥秘,从而迈向自由的意志。
21、许多情侣走到一起,慢慢熟悉彼此过后,新鲜感在降低,情人眼里的西施在变化,以往只看得到的优点逐渐在缩小,相反,缺点被逐渐放大。
2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本没有错,错就错在,很多人偷偷地利用它偷换了概念。把调查等同于“实践”“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信息发展到今天,很多事情我们不需要亲身去体验。因为除了直接经验,我们获取知识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间接经验”。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的间接经验。更重要的是,事物外在形态千变万化,总有其本质属性。
23、1788年~1793年在图宾根大学读哲学和神学。1793年~1801年在瑞士和法兰克福等地做家庭教师。1801年到耶拿大学当讲师。1808年~1816年任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
24、也就是说,她和婆婆的矛盾造成她的愤怒,然后有了愤怒的行为,这符合事件发生的逻辑,有其前因后果;但是这不等于接受她“愤怒,吐唾沫”的正确性。即,我接纳你行为的必然性,但是我不接受你行为的正确性。所以,咨询师还是要引导她了解愤怒的根源,消除愤怒或者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愤怒。
25、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26、1889年,尼采在都灵的一家酒店门口驻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个马车吸引。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小马车。马车的车夫遭遇到了一匹倔强的马。不管车夫怎么喊叫,马匹根本没有要移动的意思。最终,车夫失去了耐心,拿起了鞭子,朝马匹打去。尼采见到此番情景,挤进人群,冲到马匹跟前,阻止住马夫,抱住马的脖子,痛哭起来。
27、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
28、在不区分“客观之理”和“主观之理”的情况下,把黑格尔那句名言翻译成“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或简略成“存在即合理”,是非常不恰当的。按照这种译文的逻辑,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不合理的事物,而这与绝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知不一致。
29、原文: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
30、这个问题,就如同心理咨询中一直强调的“接纳”和“接受”的区别。
31、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32、但事实上,至少在海涅看来,事实并非如此,黑格尔内心的想法更为激进,但是胆怯的他却不敢说出来:
33、咨询师要做的,恰恰是理解来访者的恨意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当行为一定有其前因后果,尝试着去分析恨意背后的原因和来访者什么样的认知导致了这些不当行为的必然发生。在此基础上,引导来访者清晰地看到自己行为产生的来龙去脉,让其学习合理表达愤怒的方式。咨询师能够顺利和来访者沟通,是基于咨询师接纳来访者的不当行为有其原因,即理解“来访者的过往认知造就了她行为的必然性,而不对其做正误评判”。此为接纳。
34、 ---本段来自肖深刻的九叔
35、因此,不管是将“vernünftig”译作“合理”或是“合乎理性”,都无法规避该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意把读者的思维引向了非理性思维模式,译成“合理”的版本最甚。毫不客气地说,正是这样的译法,成功将神启一般的哲语拉低至如胡言乱语而备受争议,不知其始作俑者可有自疚?
36、包括黑格尔自己,也在后续著作中解释过,这里的vernünftig指的是“绝对理性”,而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法律等东西。
37、原文: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
38、“道”,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的文字。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老子的这句话阐述了“道”作为万物存在的本源的地位。“道”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即自然规律;“德”指的是人类与人类、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方法。“道”在汉语中有话语、道路的意思。话语是以文字表述理论;道路是路径、轨迹,延伸意义为合乎逻辑的规律的意思。在英文中的《圣经》中,“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的“道”所采用的词汇是“word”或是“logos”,“word”是话语,“logos”是逻辑、规律。以中文“道”来翻译“word”或是“logos”是非常准确的。
39、总之这是我们这些丧逼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词,仿佛有事没事来这么一句非常酷,既展现出“世界是个修罗场”的事实,又透露“人性很坏,而我洞悉了人性”的睿智。
40、区别就区别在,黑格尔这里提到的“vernünftig”,和我们中文日常语境中理解的“合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这我不想长篇大论的解释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所以你们可以简单把这个词理解为“客观规律”。
41、乔治·威廉·弗雷德里希·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年~1831年),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是对西方法律思想史有异常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出生在斯图加特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之中。
42、黑格尔的原话涵义很深,想彻底弄明白,恐怕有必要研究一下他的哲学,甚至德文,但那是象牙塔里的事,这里就不深究了。本文只希望有助于消除不恰当翻译在大众中的不良影响。
43、wirklich:adj①真实的,现实的;实际的,确实的
44、Alles,wasist,istvernünftig.
45、通俗地理解黑格尔的这句话,对我们意义重大。比如说,我们有时会后悔当年如何如何,本来该如何如何,但其实呢,以我们在当年的状态(身心状态,认知水平,思想境界等等),你必然会那样做,而且几乎没有做成别的样子的可能。因为,你是在自己人生的发展轨迹,于那时,做出的合乎理性、必然会做的事情。
46、比如一个女子走进咨询室,讲述了她对婆婆的愤怒,甚至她向婆婆的饭里吐唾沫。
47、法,梵语Dharm,巴利语dhamma,音译:达磨。源于词根√dhar (保持)。佛家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意指主宰和支配一切存在(相)的内在(自持)的、根本的、唯一的、绝对的运行法则。因翻译版本不同或根据行文需求,也会被分别译作世法、诸法、万法、一切法。
48、但是,如同“合理”存在否定意义的“不合理”一词一样,中文的“理性”因为包含了预期结果这种主观判定因素,因而同样存在否定意义的“反理性”、“非理性”等词。且看百度百科的释文:“理性是指人……为了获得预期结果,……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这一段释义中的“预期判断”已经明白无误传递了“理性”一词具有主观感性的一面。仅不过相对于“理”,“理性”的这种主观判定的偏离幅度小了很多而已。但是,歧义性的存在同样使得“合乎理性”无法做到使读者完全避免产生歧义,也使其不具备担当表述哲学命题的重责。
49、虽然我们说这些哲学家的话讲出来就不属于他们自己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过于强调这个点,就会让我们掉入到虚无主义中,毕竟你吃着一个苹果,当然可以硬说你在吃葡萄,但要是人人如此,交流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50、1788年~1793年在图宾根大学读哲学和神学。1793年~1801年在瑞士和法兰克福等地做家庭教师。1801年到耶拿大学当讲师。1808年~1816年任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
51、人类的思维方式(意识)分类方法五花八门,本文姑且仅划分作非理性意识和理性意识两种。非理性意识,是一种内心不知不觉的,即未被主体明确觉察的意识活动。非理性的意识是生命个体本能的欲望和冲动,或称之为潜意识、无意识、下意识。理性意识是基于逻辑推理的、个体自我觉察到并予以主动有目的性加以控制的意识活动。通常一个人的意识都是非理性意识与理性意识的交织。一个人的思维层级的提升取决于非理性意识与理性意识活动在意识活动中的比例。当一个人非理性思维越多,这个人的思维越接近于动物本能,也就是思维的层级越低下。当一个人在完全排除了非理性思维控制和干扰,完全以理性思维的时候,便是抵达了人类思维所能到达的最高层级,便是智慧,便是良知。
52、“符合客观之理的都是存在的,存在的都是符合客观之理的。”
53、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54、本来,黑格尔那句原话和王弼的话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他们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一切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人们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当他们想要消除或改造自己不喜欢或认为不合理的事物和现象时,就不会空喊消灭!打倒!取消!而是会研究那些事物和现象之所以会存在的道理,去寻找有效的办法和途径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55、《法哲学原理》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远不如英、法。弱小的德国资产阶级面临国内外强大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屈服于封建势力的压力,使其革命行为带上了改良的色彩。
56、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57、原文: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
58、对比一下,不难看出,海涅所说的:“Alles,wasist,istvernünftig.”其实更近似于黑格尔在这里所讲的“Das wasist zubegreifen,istdieAufgabederPhilosophie,denndas wasist,istdieVernunft. ”,即“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而从上下文不难看出,黑格尔确实有一点为当时的普鲁士的国家制度辩护的意思在里面。
59、查阅百度百科,“理”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性。而作为名词词性的“理”共有11种词义,摘录于下:
60、而宋代的陆九渊提出的“心即理”,则是将“理”的规律性进一步拓展覆盖至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这可说是理论上非常大的跃升。一定程度上,说“心即理”为现代心理学奠定了哲学基础也不为过。虽然,他们是在各自平行的领域分别发展出来的理论。因为人类的心理活动现象受自然法则支配、具有普遍的规律性,所以心理学才能被作为一门单独的科学学科予以研究。这正契合了“心即理”的哲学理念。而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是换了个表述的角度对思维意识进行的阐述,他指出了,由我们定义的并以之进行交流沟通的所谓客观的“物”、“事”、“理”,其实质为概念,是由人类的思维器官——大脑所主观构建的抽象概念而非概念指代的对象本身,进一步延伸,人类所有的科技、人文成就,其本质都是我们头脑所构建的认知水平的提升。所以,他提出了“致良知”的理念,良知,好的,即正确、如实的认知。在佛家称作正见。这是终极的精神解脱。王守仁也正是践行了自己的理论把“致良知”奉为人生唯一信条——“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这个目标类似于佛家的终极目标是般若,即智慧人生。由于为直观体验下的花花世界的表象所困惑,人一开始是无法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系的,且,由于错误的认知总是先入为主的惯性作用极为根深蒂固,去伪求真的道路是充满艰辛困阻的。按王守仁的说法就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佛学中,这个谓之为“去我执”。唯有对彻底打破自我既有的认知体系,新的正确的认知体系才能够得以重塑。
61、该书于1821年正式出版。《法哲学原理》从哲学的角度解析法,用辩证的思维探悉法、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奥秘,从而迈向自由的意志。
62、 但这句话本身却似乎不是黑格尔本人说的,而是海涅在1844年《关于德国的书信》(BriefeueberDeutschland)里的句子,里面讲到海涅与黑格尔交情深笃,他们私下里交流时,海涅问他:
63、“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是《新约、约翰福音》开篇第一句话。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很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作为一个基督信徒尔受到基督教教义中灵性知识对他产生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深刻体现于他的哲学解析过程。“绝对”二字赋予了尊崇的、最高的、神圣的神格的上帝地位。“精神”体现的是被人格化了的上帝的能力和意志,“绝对精神”这个拟人化的名词的使用背后潜藏的逻辑可能源自黑格尔的宗教思维:这个世界的本源,是上帝的精神,是上帝的意志与爱的凝聚。
64、1816年~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1818年他应普鲁士政府聘请任柏林大学教授,主持哲学讲座,开始形成自己的学派,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
65、MitwenigerVeränderungwürdejeneRedensartlauten:
66、你还知道哪些因翻译造成误解的案例,欢迎分享。
67、存在即合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68、回归“存在即合理”。比如,邪教组织。有些邪教组织能够存在多年,其存在必然有其原因。人类曾因为教派之争牺牲了太多,也暴露了太多的残暴与野蛮。所以邪教得以存在,是整个人类社会理性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避免大肆进行教派战争的结果。但是这不等于每一个存在的教派都是合理的、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