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新书晚熟的人
1、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刚好57岁,距离他开始写作已经过了整整31年。
2、后来才明白,急于求成,最后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3、如果从当代作家的作品中抽出一段文字,让人们猜作者的话,莫言、贾平凹、金宇澄等人,应是辨识度较高的。民间化语言的汪洋恣肆,是莫言的写作特点,极具个性,《檀香刑》《蛙》等作品可谓发挥到极致。读《晚熟的人》可以感觉到,莫言充满乡土野趣的晓畅文风依旧,但“打滑的文风”不再明显,语言更加收束端谨,透着脚踏实地的平实气息。从本书所收作品看,无论是哪种题材,除了在人物直接引语表达人物性格需要时,有些滔滔不绝的一套嗑出现外,叙述的行文总体比较简捷。未收入本书的《一斗阁笔记》,由几十篇小品组成,文字越发精减,如《怪梦》《神迹》等,仅几百字,颇有些《聊斋》的韵致了。
4、那谁谁谁就是那个女同学。后来我便得了个外号叫“啥都不会”。开始我没觉得这有什么,等过了两年,我缓过神了,才觉出这个“啥都不会”简直是对男人莫大的侮辱。
5、因为姓氏抱怨自己的亲爹:“爹呀爹呀,姓狗姓猫也比姓蒋好啊!”借着“我”的名气发财,旧居摆摊卖书,兼销当地土特产,建屋出租做买卖,装傻瓜避免交税。突然的邀请“我”参与发言再次借助莫言的名气烘托氛围,谋取私利。在滞洪区非法用地,聘请旧时伙伴的儿子参演丑角,导演一出富有政治意味的“革命”擂台武术。其实,如果你通篇读完,你就会发现,常林根本算不上是早熟的人,只是一个冒冒失失的人;而那个晚熟人物的代表蒋二也根本算不上是晚熟的人,而是一个需要继续“成熟”的人,因为以上的事情不是一个“晚熟”的人所能干出来的。(莫言新书晚熟的人)。
6、但我不愿意跟我姐姐去割草,我愿意去找田奎。(莫言新书晚熟的人)。
7、我爹说:“你坐在地上,用脚丫子夹,一下午也不止夹一斤草吧?!”
8、莫言获奖后的经历真的像小说中写的那样,火了、忙了,不仅自己火、自己忙,还带着老家高密东北乡也跟着忙了起来。读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书中的“我”就是莫言本人。于是莫言讲的故事中的人和事,看上去也有点像是真人真事。亦真亦假,打破现实与虚构的边界,这正是莫言想要的艺术效果。对于这一别出心裁的安排,莫言解释说:“小说中的莫言,实际上是我的分身,就像孙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他执行着我的指令,但他并不能自己做出什么决定,我在观察着、记录着这个莫言与人物交往的过程。”小说中的“莫言”更像一个故事的寻访者和记录者,偶然路过人生百态,对争执不予置喙,对善恶不妄定论,始终冷静,始终淡然。作者的价值观始终深藏在文字背后,这些故事也因为“莫言”的介入更接地气,更加精彩。
9、有的人,小时胆小,后来胆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胆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
10、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与大师约会》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莫言创造了一个以“高密东北乡”为地标的文学世界,这片土地上融汇了真实与想象的故事,不仅可以看作中国社会的缩影,并且能延伸至全人类的生存境遇。他的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意、日、西、俄、韩等五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11、小汪的妻子以前是军队里的文艺骨干,外貌出众又能歌善舞,如果不是犯了错误,她就能去文工团,那她的生活形态就与更高阶层的人密切相关,她的命运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至少,她应该不是那个给人洗脚的女子,还有可能是被服务的对象。
12、2012年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后,除了人们理想中期待的长篇作品未出现之外,莫言的笔其实没有停下来。7月31日推出的《晚熟的人》收入12个中短篇作品,创作时间起自2011年12月,其中的《红唇绿嘴》写于今年6月,可以说还带着刚出锅的余温,而2019年发表的《一斗阁笔记》等并未收入此书。
13、我不够成熟,不够圆滑,不够老练。没关系,我只不过是一个晚熟的人。
14、宁赛叶写了本名叫《黑白驴》的书。单听名字就颇有特色,而且这个名字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黑色的皮毛就是黑驴,白色的皮毛就是白驴,怎么还有黑白驴呢?黑白驴会有什么黑驴和白驴不具备的特点呢?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15、为了帮这个表弟,莫言费了很多心思。他先是托人把表弟介绍到酒厂上班,但是表弟觉得这是大材小用,没干多久就不干了。他又把表弟介绍到供销社,结果他又因为贪污不干了。接着莫言又给他介绍了一份到设备厂写材料的工作,结果一年的时间,表弟却把厂里两个女孩玩弄的寻死觅活。
16、只要朝着认准的方向努力,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17、三毛说过:“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18、这本书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作者是莫言,更因为那些戳中人心的代入感极强的文字。
19、“人”,简单的一撇一捺,却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故事。没有一个真实的人是扁平的,或者单一的。我们可以用大量词语来描述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特征。
20、抓住苹果后,却发现手被卡住,怎么也抽不出来,猴子们急得抓耳挠腮,却死死不肯松开手,最终被村民们轻松地逮住。
21、“人”,简单的一撇一捺,却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故事。没有一个真实的人是扁平的,或者单一的。我们可以用大量词语来描述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特征。
22、莫言的深度介入只是一种写法,增添了趣味性,《晚熟的人》毕竟是文学作品,不能当纪实作品看。读过本书12篇作品可以发现,对于高密东北乡,莫言已逐步走出对历史的挖掘与阐释,而是以知识分子还乡的角度,关注当下的乡村社会状态,讲述身边光怪陆离的世态万象。莫言在新书发布会上称:“因为2012年诺奖这个事件,使我作家的身份添加了一重更加复杂的色彩。在当今一个商业社会里,在当今这样一个网络信息社会里,这样一种身份的人回到故乡他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又比过去要丰富得多了。”莫言以知识分子还乡所见的角度,展示着当下中国乡村的风俗画。
23、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过是看清生活复杂的本质后,依旧对生活怀有满腔热爱。
24、活得独一无活得鹤立鸡群,这不是炫技,而是天性使然。晚熟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25、宿舍的一个好朋友是莫言的真爱粉,对莫言的《蛙》情有独钟。以一个乡村女医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反思中国六十年计划生育史,传达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呈现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矛盾与伤痛。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预言式地写出来比小说晚到的荒诞现实。
26、拍摄《红高粱》时的主创人员合影。《黄玉米》即《红高粱》的谐趣表达。
27、人跟人不同,有的人天生就具有一些特异的功能,譬如有的人能听到常人听。
28、地址:库尔勒市萨依巴格路19号,老汇嘉商场旁
29、书中其他几个故事也很有意思,限于篇幅,此次只和书友们讨论到此。以上。欢迎留言讨论。
30、有次莫言参加一个饭局,刚一落座,旁边的人就都围过来,一边叫着“莫老师”,一边递上名片介绍自己。
31、这部小说里面很多人物都是我的小学同学,我的小学同学一下子回到差不多五六十年前,所以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故事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小说里的人物跟我一起慢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变化、在成长、在晚熟。
32、正如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莫言的想象飞越于整个人类的存在状态之上。我们不必纠结花半秒看透事物本质,还是花一辈子看透事物本质。莫言还是那个莫言带给我们惊喜的阅读体验,像注入镇定剂一样,不对往事而困惑,不因未来而焦虑,晚熟的人可以走的更远。
33、莫言摆了摆手说:“没啥故事,就是闷着头写出来的。”
34、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但始终没有成为一个什么,那么这个什么也就成了他一辈子都魂牵梦绕的什么。
35、他还在写高密县东北乡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写得还是那么有意思。我曾经想,高密县(现在已是高密市了)也就那么大点儿地方,东北乡也就那么点儿人,总有一天会写完吧。
36、当然,莫言同样在书中扮演着一个旁观者,偶然路过人生百态,对争执不予置喙,对善恶不妄定论,始终冷静,始终淡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都隐藏在文字背后,全凭读者自己把握。
37、年少时,她一心走在大众的前面,中学毕业后就到公社革委会当了勤务员,后来又成了宣传队的报幕员,加上她积极参加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很快就当上了副组长。据说,她已经被上级领导干部看中,一旦时机成熟就转为吃国库的干部,平步青云,前途无量。可她不知道的是,会有人匿名检举她剪老师的辫子、抽打老师的脸、辱骂老师,近在咫尺的光辉前程瞬间踪影全无。
38、三叔和三婶这两个人物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才是这篇小说真正的亮点。尽管命运不公,但三叔一直是一个积极、乐观,从不妄自菲薄也不怨天尤人的人,他充满人格魅力,有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广阔的胸怀,永远都给人一种春日阳光的感觉。
39、可是她爱上了一名战士——这是违规恋爱——当时的规定是,战士不准与驻地女青年恋爱。小汪的妻子是个有勇气的女子。她抛弃了光明的前途,放下高贵的尊严,心甘情愿去给人洗脚按摩来补贴家用。
40、挥汗如雨地拉一上午,换来了阅读半本《封神演义》的机会。
41、晚熟的人,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讲,一个作家或一个艺术家,如果过早的成熟,定型了,无变化了,我想它的艺术创造之路已经走到了终点;那我们都在希望能够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断的变化,希望能够不断的超越自己,难度很大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希望自己过早的定型,那么就是不希望自己过早的成熟,希望自己能够晚熟,使自己的艺术生命,自己的创造力能够保持的更长久一些。
42、这是一个历史造就的怪胎留在人间作怪的故事。但这样讲,对主人公多少有些不公平。她的确有令人厌恶、憎恨的一面,但其一生的遭遇也充满着悲剧性。只能说,时代种下的苦果,总会有人一一吞下。
43、当别人做的越绝,你反而越容易走出去。所以有时候你要感谢那些毫无顾忌你的人,遇人不淑,放手就是进步,越是聚聚纠缠,越是罪孽深重!当你转身,留下的是背影,面向的却是大海和星辰。
44、在这纷繁喧嚣的尘世中,活出简单与克制,享受舒缓与坦然。
45、用不太那么恰当的词语来讲,这是一篇“骚气十足”又“诡异魅惑”的小说,充满青春的气息,也充满真实生活中那种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读起来非常动人心魄,余味无穷。
46、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
47、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但始终没成为一个什么,那么这个什么也就成了他一辈子都魂牵梦绕的什么。
48、人,只有知道自己无知后,才能从骨子里谦和起来;不再恃才傲物,不再咄咄逼人,所以说人总是越活越平和,我们称之为成长;成长就是慢慢的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等于否定自己,而是为了改善自己。
49、他沉浸在故事中,忘记了疲惫,也忘掉了饥饿,只觉得精神振奋,通体舒泰。
50、一个人,只要能对自己违背常理的行为,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别人还真不好说什么。
51、为何会起《晚熟的人》这个书名?莫言在入驻抖音时,这样解释“晚熟”,他说:
52、莫言没办法,又介绍他去当了兵,结果复员以后他还是不干正事,找莫言借了三万块,说要办厂。结果他整天请客吃饭充大款,两个月就把钱造光了。要知道,那可是九十年代的两万块钱。
53、民国才女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不知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要不也不会一度广为传颂、热度不减当年。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年少时崭露头角、一举成名,多的是摸爬滚打多年依然不温不火的无名之辈。
54、这样的人,摸索期很长,走得慢,小心翼翼;想得多,慢条斯理。孤独是注定的结局。孤独就孤独吧,反正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
55、年纪大了就会渐渐懂得,二三知己,胜过万千泛泛之交。
56、《晚熟的人》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12篇小说,“晚熟的人”也是其中一个短篇的名字。这些小说基本上都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写的。都是新作,不是炒冷饭。
57、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大家文学奖”。
58、莫言讲故事向来爱用第一人称“我”,《晚熟的人》延续了这一习惯。不同的是,这12个故事中的“我”大都借用了作家本人当下的年龄和身份,莫言真正将自己写进了故事里,毫不避讳地向读者敞开了获得诺奖后的生活。读者随着小说里的这位“莫言”,获奖后回到高密东北乡,发现家乡一夕之间成了旅游胜地,《红高粱》影视城拔地而起,山寨版“土匪窝”和“县衙门”突然涌现,“还有我家那五间摇摇欲倒的破房子,竟然也堂而皇之地挂上了牌子,成了景点”。每天都有人来参观,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甚至还有不远万里前来的外国人。
59、不过,从《晚熟的人》来看,莫言依然保持着非常旺盛的创作热情。尽管在这些作品中,他已经不再回避自己诺奖获奖人的身份,但小说中真正吸引人的元素,如人物、故事和语言等等,还是那么优秀。
60、莫言获奖后不久,“中国首善”陈光标,就宣布无偿赠与他一套北京的别墅,价值上千万。
61、这么多年来,他始终不急不躁,一心埋头创作。
62、其实,不管早熟也好,晚熟也罢,还是被别人叫傻子,亦或是装傻,不下人生赛道,才会有机会赢。
63、从书名《晚熟的人》来看,“人”仍将是这本书的主题。
64、莫言曾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像福克纳书中的约克纳帕塔法一样已然成了文学地标的高密东北乡,也不过是莫言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构筑的文学幻境。在这本蕴积了近十年的新作中,莫言改变了他一贯的讲故事的方式,既延续了以往的创作风格,又明显注入了新的元素——汪洋恣肆中多了冷静直白,梦幻传奇里多了具象写实。他的眼光不再聚焦于“英雄好汉王八蛋”,而是转向了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过于真实,仿佛就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人物。正是这样一群人,组成了时代演进中的“常”与“变”。莫言写下他们的故事,好似不经意地在一张白纸上刻下一个又一个坐标。看完这12个故事,所有的坐标都被一条无形的线连系起来,读者才恍然大悟,莫言讲述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时代的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