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全部
1、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2、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3、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4、二十四节气有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5、大雪在每年阳历12月7日或8日,太阳位于黄经255度。这期间的降雪次数多了,雪也比较大了,陕北日平均温度已降到零度以下,落雪到地面亦不消化。黄河水在边沿流动的水有冰凌在游动,无定河水的冰凌亦更多更大,但是河水没有被冻得封住(即不插)。现在气候变暖,即使到了冬至的数九寒天,大河的水还没有被冻得封定的现象。
6、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7、21)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8、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9、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杆还田秋施肥。
10、六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11、春分节气是个重要的节气,它具有天文学上的意义,还有气候上明显的特征。所以“春分不刮地不消”,这里的“刮”是指“刮风”而言,刮风又要企望来刮东南风。我国东南沿海是海洋的世界,又多是热带区域,海水的蒸发量极大。东南风移居到陕北,带来温暖的空气,湿润的气流,将会把这里冻土融化开来,冻土得以消化后,草木即会长生发芽,无怪民谚说:“春分不刮草不长”。
12、18)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13、26)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14、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民间谚语》
15、霜降的农谚有: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霜降杀百草;霜降播种,立冬见苗!
16、惊蛰的农院谚有:惊蛰至,雷声起;冷惊蛰,暖春分;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17、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18、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19、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2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21、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22、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23、在头好,立春在尾暖得早;立春在中,播种在中。
24、乌云飞上山,棕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25、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26、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27、立夏即指一年一度的夏季开始,这时就非常炎热了,即有“就地生火”的趋势。古人对立夏的节气极为看重,据史载周朝时,逢立夏日帝王要带领文武官员,到城外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以示农人们在夏季里劳作。
28、立秋、处暑: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