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实故事隐喻
1、成年派先是说了自己的第一个有老虎版本的童话故事,后来又声泪俱下地说了第二个版本的故事,更真实残酷更让人难以接受。
2、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即使发生,我们还是将其看作一个故事每个人的内心都将人类定义为天使,一切善良,美好,高尚的品德都属于人类,而一切黑暗,残忍的行迹都为兽性。这便是人类的虚伪与懦弱。不敢面对,那就逃避,编出故事,自我催眠,便成为事实。
3、如果影片讲述的仅仅只是少年和老虎的海上漂流,那么也难以取得如今的艺术成就。
4、故事的过程:派、母亲、水手和厨师登上救生艇。水手受伤,很快死去。厨师将其吃掉。然后派不小心放跑了一只海龟,被厨师殴打。母亲与厨师争执,被厨师所杀。厨师把母亲的尸体扔进大海喂鲨鱼。派出于愤怒杀了厨师,并吃掉了他。
5、当他们最终登陆在一个更真实的 ,朴素无华的岛上分道扬镳的时候,帕克又为什么没回头?Pi说这让他的悲伤远远盖过了会就的喜悦。
6、ps.李安的下一部作品是拳王阿里的传记电影《马拉尼之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实故事隐喻)。
7、换句话说,第一个故事里的人与虎,是第二个故事人性与兽性之间天人交战的投影。Pi不愿正视吃人的现实,只得一分为变成人与虎的奇幻漂流。
8、 21:05 30min
9、厨师杀了派的妈妈,引出了派内心的猛虎,之后电影很大一部分在讲派如何与猛虎妥协(把大船让给了它),又如何与猛虎相处,最后控制猛虎(派重新回到了大船)。
10、很多人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会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作家。也许有人会认为,作家不过是引导派讲出故事的工具人,其实没有这么简单。
11、因此,第二个故事才是真是发生的:大船遇到风暴,当Pi跳上救生船之后,在中国船员用汉语大喊“斑马!斑马!”后,斑马跳进了救生船。此处暗示中国船员的角色对应。当派的母亲想换素的菜品时,厨子表现的极为恶劣戏谑,刚好符合鬣狗穷凶极恶的品性。猩猩是漂流很久之后才找到救生船并在派的帮助下上船,并且只有猩猩是在派的帮助下上船。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后,老虎才突然出现反扑了鬣狗。这与第二个故事中派的母亲被厨子杀了之后派终于忍无可忍杀了厨子的出场顺序一致。
12、当派最终被解救之时,他用了这么一段话来告白老虎:“我以为它会回头,但它只是朝着森林深处望去,然后永远消失了。也许父亲说得对,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朋友,但我非常确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绝对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么头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内心深处,它永远与我同在。”这就是一种对于人心中兽性的隐喻。
13、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
14、我以为它会回头,但它只是朝着森林深处望去,然后永远消失了。也许父亲说得对,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朋友,但我非常确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绝对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么头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内心深处,它永远与我同在。
15、 可是,不要忘了,我们否定第一个故事真实性,理由是它存在着不合理,而且李安保留了“不合理”的标签,以此提醒观众故事的虚幻。
16、这部电影可以多重解读,其中的一种解读是讲的是一个经历苦难的少年用幻想出来的童话故事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以此来逃避痛苦的故事。因此,派和老虎在一起的日子可能只是他的幻想罢了,是派因为内心太恐惧,一直在和恐惧作斗争,但内心又有兽性的存在,所以才幻想出了那只大老虎。
17、《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不仅获得过曼布克奖,还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长达1年多的时间。小说的故事吸引了该片制片人吉尔·内特的注意。内特与福斯制作部总监伊莉萨白·盖布勒花了几年的时间来发展这个计划。
18、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食母之前已经预演过一次。
19、派一回到文明世界,就通过讲故事,让自己变成了伟大的水手,残酷的吃人事实,变成了励志的求生故事,还上了报纸。
20、在选择移民加拿大之后,派的父母关闭动物园、收拾所有家当搭上一艘日籍货船。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才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
21、我们渴望美好,李安给了我们美好,但是同样给了我们现实的隐喻。
22、 阿南蒂的情节在整个电影里地位独特。如果把她的戏单独抽出看,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这段情节跟后面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女人也再没出现过。但李安从来不做无用功,他加入阿南蒂的戏,正是为了给后面食人岛的一系列活动建立比喻的对照系。
23、 在这之前,Pi应该已经做过类似的事情。在幻想层面,鬣狗杀死了猩猩,老虎杀死了鬣狗,但很快鬣狗、斑马和猩猩的尸体全都消失了,全都被老虎吃掉了。投射到现实层面,厨师杀了母亲,Pi杀了厨师。然后面临饥馑的Pi吃掉了水手的剩余部分和厨师,最后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母亲的尸体。
24、最近在不经意间看到了一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感觉到了许久都没有产生过的对于这个故事的难以抗拒,于是就想翻开这本书。
25、他内心孤独,需要人生方向。这本小说就是他生命的方向和目的。
26、甚至说,救生船上,根本就没有厨师和水手,而只有他一家人和阿南蒂。
27、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后,老虎才突然出现反扑了鬣狗。这与第二个故事中派的母亲被厨子杀了之后派终于忍无可忍杀了厨子的出场顺序一致。
28、影片里的每个人几乎都是压抑的。派的父亲是强势的,这也成了李安电影中的父权威严的典型表现,派的母亲在电影中基本上是以一种被压抑的女性形象出现,而派在第一部分的故事中也是处在压抑之中,所以他才寻求宗教的帮助。
29、关于派与老虎之间的“漂流奇事”,在影片中也是花费了大量手笔进行描写的。派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在派举家迁往加拿大的途中,他们所乘坐的轮船遭遇了暴风雨并且在海上沉没了。在这场灾难中,派的家人全部遇难,而派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30、《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故事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了皮辛墨利多·帕帖尔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被大家称为派的男孩,成长于1970年代的印度朋迪榭里。
31、不过,一味追求真相,并不能让人得救,明白了人内心的黑暗,难道我们就要放弃文明理性,回归兽性吗?显然不是,文明虽然虚假,但它至少能给我们一点心灵安慰。
32、最后老虎离开了派,并没有回头看一眼派。派哭的很伤心。在我现在的理解是,成长。当我们终于成熟到可以控制自己内心的猛虎了,你也不再是过去的你了。
33、版权声明:本公众订阅号为觉民居士(贺怀民)个人创办,与任何机构不存在利益和责任连带关系。
34、在这个故事里,各种元素和第一个故事完美对应,母亲=猩猩,厨师=鬣狗,水手=斑马,老虎=派(兽性的一面),看似完美无缺,合乎情理,连最理性的保险公司都快要认同,但其中却存在着两个破绽。第一个破绽,是香蕉。当派讲述第一个故事的时候,说猩猩坐着漂浮的香蕉而来。保险调查员立刻指出,香蕉不会漂浮。当派讲述第二个故事时,对这个细节居然没有修改,仍旧坚持说妈妈坐着漂浮的香蕉前来。香蕉在现实里能否漂浮,并不重要。在电影的世界里,保险调查员指出香蕉不能漂浮,这代表了一种常识,它的功能是用来牵出派讲的故事里反常识的地方,内在逻辑是自洽的。第二个破绽,是妈妈的死。厨师是一个对食物很执著的人,他会吃老鼠,会把水手杀掉用肉做鱼饵。对他来说,每一块肉都是极其宝贵的。可是妈妈死后,厨子没吃掉她,扔到了海里喂了鲨鱼这是一种浪费,尤其是厨师已经吃过了水手,对他来说,最大的心理障碍已经消除,没理由会做这种浪费行为。
35、个不停的水粉画一样美得不要不要的分分钟可以拿来做壁纸的特效就像这样——
36、第一个故事是善良的编造,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厨子是鬣狗,斑马是佛教徒,猩猩是母亲,老虎是派的黑暗欲望部分,而少年派是派的善良光明部分。
37、影片里的每个人几乎都是压抑的。派的父亲是强势的,这也成了李安电影中的父权威严的典型表现,派的母亲在电影中基本上是以一种被压抑的女性形象出现,而派在第一部分的故事中也是处在压抑之中,所以他才寻求宗教的帮助。
38、老虎代表的是Pi的本能情感。在第一个故事里,Pi把自己一分为自己代表着人性或理性,老虎是剥除了理性的原始本能——本能地发怒,本能地恐惧,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最粗粝的欲望。
39、老虎帕克和Pi白天在岛上休养生息,晚上却发现了“真相”,Pi叫上帕克选择一起离开,他说:“我不想孤独终老。”他选择继续搏斗。
40、派的父亲当场以血淋淋的教训让他知道:动物与人的思考模式不同,一旦忘记这一点就会送命。这次的教训冲击了派对世界无止尽的好奇心,令他永远无法轻忽,最终甚至影响了他被迫经历的旅程。
41、完全控制了,可能就成活佛了吧。佛家说照见五蕴皆空,而我们凡夫俗子却被五蕴和我执深深困住,在这人性的沼泽中苦苦挣扎,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希腊式悲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