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声匿迹的近义词
1、 (倾慕/仰慕)都用作动词,指饮敬、思幕,用于书面语。“倾幕”侧重于倾心敬幕、爱幕如:惺惺相惜,彼此倾幕/这是我倾慕已久的品牌。“仰幕”侧重于因敬仰而思慕,如:仰幕先贤/中国的发展变化令世人仰幕/这是他多年仰幕的龙泉青瓷。
2、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越来越大,和曹丘的宣扬是分不开的。
3、 (讴歌/赞美)都用作动词,指颂扬、夸赞。“讴歌”是文学用语,有典雅色彩,适用范围较小,较小,用于书面语,如:讴歌新时代、礼赞新生活。“赞美”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使用范围比“讴歌”宽,如:赞美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赞美主人厨艺精湛。
4、 (人云亦云/鹦鹉学舌)都指跟着别人学说。“人云亦云”侧重于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如:要学会思考,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侧重于机械模仿,不动脑子,如:没有真才实学,就只能鹦鹉学舌。
5、销声匿迹,读音是xiāo shēng nì jì,是一个汉语成语。
6、(释义):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7、 (戴)罪立功P252 (殚)精竭虑P255 得不(偿)失P271
8、珍如数家珍,像数点家里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同义词:了如指掌。
9、 (摆脱/解脱)都用作动词,指冲破束缚。“摆脱”侧重指从外部的干扰中脱开,可以带宾语;“解脱”侧重指从精神枷锁或困境中解放出来,不能带宾语。可以说“摆脱对方的控制”,不能说“解脱对方的控制”;可以说“从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不能说“解脱繁忙的事务”。
10、 夫义路闭则利门开,利门开则义路闭也。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11、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都表示不在意。“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如: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但心里却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指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如:行年渐长,对一己的荣辱渐渐不以为意了。
12、 引(吭)高歌P1565 饮(鸩)止渴P1566 银样(镴)枪头P1564
13、 (忍气吞声/忍辱负重)都表示忍住。“忍气吞声”指受了气强忍着,不敢出声,着重于外在的表现,可用于褒义,也可用于贬义,如:因害怕报复,常常忍气吞声/不少受骗的消费者选择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指为完成重大任务而忍受暂时的屈辱,多用于褒义,如:崛起的中国应当有忍辱负重的胸怀。
14、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见到白圭,白圭向孟子吹嘘说:“我治水的本领比大禹还要强呢!” 孟子听了,当场反斥他说:“大禹治水,是顺着水性疏导,把洪水都导入到大海里所以他能治理好天下的水患。 大禹治水,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而你现在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蓄水池,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了,虽有利于自己,却害苦了别人。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赞成你这样做的。你觉得自己比大禹还强,就大错特错了啊?”
15、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
16、 斗转(参)横P1159 短小精(悍)P326 (度)德量力P337
17、(14)N.Machiavelli,Ilprincipe,Brescia,LaScuola,1974,c.XXIII,225-2cfrc.XV.↑
18、声气相求→求之不得→得荫忘身→身先士众→众人周知→知几其神→
19、烟消云散:像烟和云的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20、 (疾)风劲草P610 疾首(蹙)额P610 煮豆燃(萁)P1713
21、 计日(程)功P614 铢两悉(称)P1708 (济)(济)一堂P613
22、思量力并不等同于智德,它是使智德成为可能的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反复行使可以形成一种德行(virtù),一种习惯(habitus):其字面意思是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它以一种稳定的方式属于有智德的人,好比他的第二天性。多玛斯为德行下了一个精辟的定义:“德行使具有之者成为善的,并使其行为成为善的”(《神学大全》II-II,q.47,a.4)。对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步骤,但不等于具有智德,即能够行善事(参见《论一般德行》,DeVirtutibusincommuni,a.6,ad1)。
23、夸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同义词:喋喋不休。
24、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適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於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25、 字模(mú)p1741 字帖(tiè)p1742
26、 暴戾恣(睢)P51 暴(殄)天物P51 卑躬(屈)膝P53
27、 (行迹/形迹)二者音同,都读xínɡjì,但形、义不同。“行迹”指人的旅行路线、到过的地方等,如:目击者声称看到过他的行迹/沿着红军当年的行迹探访。“形迹”指各种迹象,包括神色、举动、礼法、规矩等,如:难寻形迹/不露形迹/不拘于礼法,不泥于形迹。
28、 (锲)而不舍P1056 青出于(蓝)P1060 轻歌(曼)舞P1062
29、 期(jī)年P604 耆宿(sù)P1025
30、 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首长,他来向孔子问政,孔子告诉他为政的原则就是要有远大的眼光,百年大计,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到整体大局。
31、示例:在之前针对珊瑚礁的滥捕活动中,苏眉鱼几乎销声敛迹,现在这种鱼类的增多意味着这里的珊瑚礁系统依然相对比较完整。
32、(成语):掩耳盗铃(yǎněrdàolíng)
33、 (同日而语/相提并论)都指把不同的或差别悬殊的两个人或事物放在一起谈论。“同日而语”指把不是同一天出现的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形容同样对待,侧重于时间上的差异,多用于否定句中,如:我们从前的物质生活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差别悬殊的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形容同等看待,并不侧重于时间上的差异,如:这里的学校、医院以及文化体育设施很难与中心城区相提并论。